2025-04-06    2025-04-06    790 字  2 分钟

TCP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

  • 第一次握手🤝: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报文,这时报文首部中的同部位SYN=1,同时随机生成初始序列号 seq=x,此时,客户端进程进入了 SYN-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的确认。
  • 第二次握手🤝: 服务器收到请求报文后,如果同意连接,则发出确认报文。确认报文中应该 ACK=1,SYN=1,确认号是ack=x+1,同时也要为自己随机初始化一个序列号 seq=y,此时,服务器进程进入了SYN-RCVD状态,询问客户端是否做好准备。
  • 第三次握手🤝: 客户端进程收到确认后,还要向服务器给出确认。确认报文的ACK=1,ack=y+1,此时,连接建立,客户端进入ESTABLISHED状态,服务器端也进入ESTABLISHED状态。

为什需要三次,两次不行吗?

假如现在客户端想向服务端进行握手,它发送了第一个连接的请求报文,但是由于网络信号差或者服务器负载过多,这个请求没有立即到达服务端,而是在某个网络节点中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至于滞留到客户端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点才到达服务端,那么这就是一个失效的报文,但是服务端接收到这个失效的请求报文后,就误认为客户端又发了一次连接请求,服务端就会想向客户端发出确认的报文,表示同意建立连接。 假如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服务端发出确认,表示新的建立就连接了。但是现在客户端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其实这个请求是失效的请求,一切都是服务端在自相情愿,因此客户端是不会理睬服务端的确认信息,也不会向服务端发送确认的请求,但是服务器却认为新的连接已经建立起来了,并一直等待客户端发来数据,这样的情况下,服务端的很多资源就没白白浪费掉了。 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就是为了防止上述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就在刚才的情况下,客户端不会向服务端发出确认的请求,服务端会因为收不到确认的报文,就知道客户端并没有要建立连接,那么服务端也就不会去建立连接,这就是三次握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