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rm
删除消息队列、信号集、或者共享内存标识
补充说明
ipcrm命令 用来删除一个或更多的消息队列、信号量集或者共享内存标识。
语法
ipcrm [ -m SharedMemoryID ] [ -M SharedMemoryKey ] [ -q MessageID ] [ -Q MessageKey ] [ -s SemaphoreID ] [ -S SemaphoreKey ]
选项
-m SharedMemory id 删除共享内存标识 SharedMemoryID。与 SharedMemoryID 有关联的共享内存段以及数据结构都会在最后一次拆离操作后删除。
-M SharedMemoryKey 删除用关键字 SharedMemoryKey 创建的共享内存标识。与其相关的共享内存段和数据结构段都将在最后一次拆离操作后删除。
-q MessageID 删除消息队列标识 MessageID 和与其相关的消息队列和数据结构。
-Q MessageKey 删除由关键字 MessageKey 创建的消息队列标识和与其相关的消息队列和数据结构。
-s SemaphoreID 删除信号量标识 SemaphoreID 和与其相关的信号量集及数据结构。
-S SemaphoreKey 删除由关键字 SemaphoreKey 创建的信号标识和与其相关的信号量集和数据结构。
msgctl、shmctl 和 semctl 子例程提供了删除操作的细节。标识和关键字可以用 ipcs 命令找到。
ipcs
分析消息队列共享内存和信号量
补充说明
ipcs命令 用于报告Linux中进程间通信设施的状态,显示的信息包括消息列表、共享内存和信号量的信息。
语法
ipcs(选项)
选项
资源选项
-a, --all 显示全部(默认值)
-q, --queues 消息队列
-m, --shmems 共享内存
-s, --semaphores 信号量
输出选项
-t, --time 显示最后一次操作时间
-p, --pid 显示创建者和最后一次操作者的PID
-c, --creator 显示创建者和拥有者的 userid, groupid
-l, --limits 显示对资源的限制
-u, --summary 显示当前状态摘要
--human 以友好的方式显示大小(eg: 500K)
-b, --bytes 以字节为单位显示大小(仅影响`-l`选项)
通用选项
-i, --id <id> 显示指定ID的资源
-h, --help 显示帮助文档并退出
-V,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并退出
实例
ipcs -a
------ Shared Memory Segments --------
key shmid owner perms bytes nattch status
0x7401833d 2654208 root 600 4 0
0x00000000 3145729 root 600 4194304 9 dest
0x7401833c 2621442 root 600 4 0
0xd201012b 3080195 root 600 1720 2
相关命令
ipcrm: 删除 IPC 资源ipcmk: 创建 IPC 资源
iperf
网络性能测试工具
补充说明
iperf命令 是一个网络性能测试工具。iperf可以测试TCP和UDP带宽质量。iperf可以测量最大TCP带宽,具有多种参数和UDP特性。iperf可以报告带宽,延迟抖动和数据包丢失。利用iperf这一特性,可以用来测试一些网络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等的性能。
iperf分为两种版本,Unix/Linux版和Windows版,Unix/Linux版更新比较快,版本最新。Windows版更新慢。Windows版的iperf叫jperf,或者xjperf。jperf是在iperf基础上开发了更好的UI和新的功能。
Linux版本下载地址:http://code.google.com/p/iperf/downloads/list
安装iperf
对于windows版的iperf,直接将解压出来的iperf.exe和cygwin1.dll复制到%systemroot%目录即可,对于linux版的iperf,请使用如下命令安装:
gunzip -c iperf-<version>.tar.gz | tar -xvf -
cd iperf-<version>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选项
-f, --format \[bkmaBKMA] # 格式化带宽数输出。支持的格式有:
# 'b' = bits/sec
# 'B' = Bytes/sec
# 'k' = Kbits/sec
# 'K' = KBytes/sec
# 'm' = Mbits/sec
# 'M' = MBytes/sec
# 'g' = Gbits/sec
# 'G' = GBytes/sec
# 'a' = adaptive bits/sec
# 'A' = adaptive Bytes/sec 自适应格式是kilo-和mega-二者之一。
# 除了带宽之外的字段都输出为字节,除非指定输出的格式,默认的参数是a。
# 注意:在计算字节byte时,Kilo = 1024, Mega = 1024^2,Giga = 1024^3。
# 通常,在网络中,Kilo = 1000, Mega = 1000^2, and Giga = 1000^3,所以,Iperf也按此来计算比特(位)。
# 如果这些困扰了你,那么请使用-f b参数,然后亲自计算一下。
-i, --interval # # 设置每次报告之间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如果设置为非零值,就会按照此时间间隔输出测试报告。默认值为零。
-l, --len #\[KM] # 设置读写缓冲区的长度。TCP方式默认为8KB,UDP方式默认为1470字节。
-m, --print\_mss # 输出TCP MSS值(通过TCP\_MAXSEG支持)。MSS值一般比MTU值小40字节。通常情况
-p, --port # # 设置端口,与服务器端的监听端口一致。默认是5001端口,与ttcp的一样。
-u, --udp # 使用UDP方式而不是TCP方式。参看-b选项。
-w, --window #\[KM] # 设置套接字缓冲区为指定大小。对于TCP方式,此设置为TCP窗口大小。
# 对于UDP方式,此设置为接受UDP数据包的缓冲区大小,限制可以接受数据包的最大值。
-B, --bind host # 绑定到主机的多个地址中的一个。对于客户端来说,这个参数设置了出栈接口。对于服务器端来说,
# 这个参数设置入栈接口。这个参数只用于具有多网络接口的主机。在Iperf的UDP模式下,此参数用于绑定和加入一个多播组。
# 使用范围在224.0.0.0至239.255.255.255的多播地址。参考-T参数。
-C, --compatibility # 与低版本的Iperf使用时,可以使用兼容模式。不需要两端同时使用兼容模式,但是强烈推荐两端同时使用兼容模式。
# 某些情况下,使用某些数据流可以引起1.7版本的服务器端崩溃或引起非预期的连接尝试。
-M, --mss # ip头减去40字节。在以太网中,MSS值 为1460字节(MTU1500字节)。许多操作系统不支持此选项。
-N, --nodelay # 设置TCP无延迟选项,禁用Nagle's运算法则。通常情况此选项对于交互程序,例如telnet,是禁用的。
-V (from v1.6 or higher) # 绑定一个IPv6地址。 服务端:$ iperf -s –V 客户端:$ iperf -c -V 注意:在1.6.3或更高版本中,指定IPv6地址不需要使用-B参数绑定,在1.6之前的版本则需要。在大多数操作系统中,将响应IPv4客户端映射的IPv4地址。
服务器端专用选项
iptables
Linux上常用的防火墙软件
补充说明
iptables命令 是Linux上常用的防火墙软件,是netfilter项目的一部分。可以直接配置,也可以通过许多前端和图形界面配置。
语法
iptables(选项)(参数)
选项
-t, --table table 对指定的表 table 进行操作, table 必须是 raw, nat,filter,mangle 中的一个。如果不指定此选项,默认的是 filter 表。
# 通用匹配:源地址目标地址的匹配
-p:指定要匹配的数据包协议类型;
-s, --source [!] address[/mask] :把指定的一个/一组地址作为源地址,按此规则进行过滤。当后面没有 mask 时,address 是一个地址,比如:192.168.1.1;当 mask 指定时,可以表示一组范围内的地址,比如:192.168.1.0/255.255.255.0。
-d, --destination [!] address[/mask] :地址格式同上,但这里是指定地址为目的地址,按此进行过滤。
-i, --in-interface [!] <网络接口name> :指定数据包的来自来自网络接口,比如最常见的 eth0 。注意:它只对 INPUT,FORWARD,PREROUTING 这三个链起作用。如果没有指定此选项, 说明可以来自任何一个网络接口。同前面类似,"!" 表示取反。
-o, --out-interface [!] <网络接口name> :指定数据包出去的网络接口。只对 OUTPUT,FORWARD,POSTROUTING 三个链起作用。
# 查看管理命令
-L, --list [chain] 列出链 chain 上面的所有规则,如果没有指定链,列出表上所有链的所有规则。
# 规则管理命令
-A, --append chain rule-specification 在指定链 chain 的末尾插入指定的规则,也就是说,这条规则会被放到最后,最后才会被执行。规则是由后面的匹配来指定。
-I, --insert chain [rulenum] rule-specification 在链 chain 中的指定位置插入一条或多条规则。如果指定的规则号是1,则在链的头部插入。这也是默认的情况,如果没有指定规则号。
-D, --delete chain rule-specification -D, --delete chain rulenum 在指定的链 chain 中删除一个或多个指定规则。
-R num:Replays替换/修改第几条规则
# 链管理命令(这都是立即生效的)
-P, --policy chain target :为指定的链 chain 设置策略 target。注意,只有内置的链才允许有策略,用户自定义的是不允许的。
-F, --flush [chain] 清空指定链 chain 上面的所有规则。如果没有指定链,清空该表上所有链的所有规则。
-N, --new-chain chain 用指定的名字创建一个新的链。
-X, --delete-chain [chain] :删除指定的链,这个链必须没有被其它任何规则引用,而且这条上必须没有任何规则。如果没有指定链名,则会删除该表中所有非内置的链。
-E, --rename-chain old-chain new-chain :用指定的新名字去重命名指定的链。这并不会对链内部造成任何影响。
-Z, --zero [chain] :把指定链,或者表中的所有链上的所有计数器清零。
-j, --jump target <指定目标> :即满足某条件时该执行什么样的动作。target 可以是内置的目标,比如 ACCEPT,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链。
-h:显示帮助信息;
基本参数
| 参数 | 作用 |
|---|---|
| -P | 设置默认策略:iptables -P INPUT (DROP |
| -F | 清空规则链 |
| -L | 查看规则链 |
| -A | 在规则链的末尾加入新规则 |
| -I | num 在规则链的头部加入新规则 |
| -D | num 删除某一条规则 |
| -s | 匹配来源地址IP/MASK,加叹号"!“表示除这个IP外。 |
| -d | 匹配目标地址 |
| -i | 网卡名称 匹配从这块网卡流入的数据 |
| -o | 网卡名称 匹配从这块网卡流出的数据 |
| -p | 匹配协议,如tcp,udp,icmp |
| –dport num | 匹配目标端口号 |
| –sport num | 匹配来源端口号 |
命令选项输入顺序
iptables -t 表名 <-A/I/D/R> 规则链名 [规则号] <-i/o 网卡名> -p 协议名 <-s 源IP/源子网> --sport 源端口 <-d 目标IP/目标子网> --dport 目标端口 -j 动作
工作机制
规则链名包括(也被称为五个钩子函数(hook functions)):
iptables-restore
还原iptables表的配置
补充说明
iptables-restore命令 用来还原iptables-save命令所备份的iptables配置。
语法
iptables-restore(选项)
选项
-c:指定在还原iptables表时候,还原当前的数据包计数器和字节计数器的值;
-t:指定要还原表的名称。
实例
iptables-restore < iptables.bak
iptables.bak是iptables-save命令所备份的文件。
iptables-save
备份iptables的表配置
补充说明
iptables-save命令 用于将linux内核中的iptables表导出到标准输出设备商,通常,使用shell中I/O重定向功能将其输出保存到指定文件中。
语法
iptables-save(选项)
选项
-c:指定要保存的iptables表时,保存当权的数据包计算器和字节计数器的值;
-t:指定要保存的表的名称。
实例
[root@localhost ~]# iptables-save -t filter > iptables.bak
[root@localhost ~]# cat iptables.bak
# Generated by iptables-save v1.3.5 on Thu Dec 26 21:25:15 2013
*filter
:INPUT DROP [48113:2690676]
:FORWARD accept [0:0]
:OUTPUT ACCEPT [3381959:1818595115]
-A INPUT -i lo -j ACCEPT
-A INPUT -p tcp -m tcp --dport 22 -j ACCEPT
-A INPUT -p tcp -m tcp --dport 80 -j ACCEPT
-A INPUT -m state --state RELATED,ESTABLISHED -j ACCEPT
-A INPUT -p icmp -j ACCEPT
-A OUTPUT -o lo -j ACCEPT
COMMIT
iptraf
实时地监视网卡流量
补充说明
iptraf命令 可以实时地监视网卡流量,可以生成网络协议数据包信息、以太网信息、网络节点状态和ip校验和错误等信息。
语法
iptraf(选项)
选项
-i网络接口:立即在指定网络接口上开启IP流量监视;
-g:立即开始生成网络接口的概要状态信息;
-d网络接口:在指定网络接口上立即开始监视明细的网络流量信息;
-s网络接口:在指定网络接口上立即开始监视TCP和UDP网络流量信息;
-z网络接口:在指定网络接口上显示包计数;
-l网络接口:在指定网络接口上立即开始监视局域网工作站信息;
-t时间:指定iptraf指令监视的时间;
-B;将标注输出重新定向到“/dev/null”,关闭标注输入,将程序作为后台进程运行;
-f:清空所有计数器;
-h:显示帮助信息。
iptstate
显示iptables的工作状态
补充说明
iptstate命令 以top指令类似的风格时显示Linux内核中iptables的工作状态。
语法
iptstate(选项)
选项
-b:指定输出信息的排序规则;
-d:不动态地改变窗口大小;
-f:过滤本地回送信息;
-l:将ip地址解析为域名;
-L:隐藏于DNS查询相关状态;
-r:指定刷新屏幕的频率;
-R:反序排列;
-s:单次运行模式;
-t:显示汇总信息。
ispell
检查文件中出现的拼写错误
补充说明
ispell命令 用于检查文件中出现的拼写错误。
语法
ispell(参数)
参数
文件:指定要进行拼写检查的文件。
jed
主要用于编辑代码的编辑器
补充说明
jed命令 是由Slang所开发,其主要用用途是编辑程序的源代码。它支持彩色语法加亮显示,可以模拟emacs,EDT,wordstar和Brief编辑器。
语法
jed(选项)(参数)
选项
-2:显示上下两个编辑区;
-batch:以批处理模式来执行;
-f<函数>:执行Slang函数;
-g<行数>:移到缓冲区中指定的行数;
-i<文件>:将指定的文件载入缓冲区;
-n:不要载入jed.rc配置文件;
-s<字符串>:查找并移到指定的字符串。
参数
文件:指定待编辑的文件列表。
实例
以上下两个编辑区的方式,开启 mysource.c 原始代码文件。若要切换编辑区,可利用稍后介绍的命令,开启操作命令,开启功能表后,按 3 ,再按 2 ,即可切换编辑区:
jed -2 mysource.c
操作
有些Emacs的组合键和jed菜单组合键冲突例如Alt+f在Emacs中应该是“前进一个单词”,而在jed中则是“文件菜单” 想使用Emacs风格的组合键的话,编辑/usr/share/jed/lib/menus.slc找到如下段落:
unsetsetkey ("selectmenubar", "\em");
unsetsetkey ("@\emF", "\ef");
unsetsetkey ("@\emE", "\ee");
unsetsetkey ("@\emo", "\eo");
% Mode menu unsetsetkey ("@\emS", "\es");
unsetsetkey ("@\emB", "\eb");
unsetsetkey ("@\emi", "\ei");
unsetsetkey ("@\emH", "\eh");
unset_setkey ("@\emy", "\ey");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也可以简单的注释掉;使用菜单可以用F10键。
由于Jed可模拟多种编辑器,其各自按键指令也有所不同。这里以模拟 Emacs 为例,说明在编辑器中的操作方法。
文件
/usr/share/jed/lib/*.sl 这是默认的运行jed slang的文件。
/usr/share/jed/lib/site.sl 这是默认的启动文件。
/etc/jed.rc 这是全局系统配置文件。
~/.jedrc 这是用户配置文件。